今晚在外面吃晚饭的时候,忽然就想起来看《程序员的爱情》这本书了。一直到现在,我也没有完全想明白个中缘由,只是翻完这短短的故事后,有了点写东西的冲动。没有什么主旨,想到什么写什么吧。
文中的主人公陈旭,是一名程序员。陈旭毕业后进入了一个业内还算不错的公司,结识了比他早进公司的张朝阳。大约两年左右后,邂逅了杨若依,从此正式成为了情侣。三年后两人便商量着结婚,甚至陈旭已经买好了房子,就在他们俩工作的城市。就在这个时候,杨若依突然说要全家移民去加拿大,这段恋情戛然而止。后来,因为一次酒后乱性陈旭与邻家小妹青青走在了一起。结局是赵朝阳死于车祸,陈旭打算遵照母亲的心愿,与青青完婚。
不得不说,这是一个没有任何跌宕起伏的故事,当然杨若依毫无征兆的宣布分手倒是算一点。文中有很多场景的描写,让我一开始都以为会对之后有所铺垫,可一口气读完也没想起来哪里有所呼应。结局张朝阳的死也让人很震惊,一个个好好的悲剧爱情故事,主人公的哥们却以死亡来作注。太多的不合理,仿佛这是一篇文章的草稿,这些只是大环境的描述,可最终我也没有看到细节的填充。
然而,这就是生活。我相信作者的这个故事生活中是有原型的,所以才能写的这么真诚,这么的让我们有思考的空间。生活本来就是无序的,不合理的。与女主角来个happy ending是每个人的梦想,但又有多少人在生活中能实现呢。与哥们喝一次酒,聊点心里话怎么也跟死亡搭不上边,可张朝阳偏偏被人生算计了一番。有人说,你唯一能掌握的只有当下,你永远预料不到明天。晴天还是阴天,开心还是失落,以及带你驶向远方的列车会不会晚点。老实说,你什么都抓不住,哪怕你付出再多的努力。很多时候,人不得不信命,因为人在命运面前毫无招架之力。
书中隐隐约约传达出了一些社会现实。
房子。 这是摆在当代年轻人面前的一个巨大且严峻的命题,正如书中所说:人在20-30这样的年纪,各方面都远远没有发展到应有的成熟程度,事业也刚刚起步,却面临着很多社会以及人伦的责任。稍微有点出息的男人都明白一个道理:不能给心爱的女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,是一件多么伤自尊的事情。哪怕女人再不在乎,男人也没有给自己理由逃避这个事实的权利。
“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,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。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、结伴旅行、开读书会,现在,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,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。他们的生活,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、世故的,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,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。” —西班牙《世界报》
爱情。 哇,多么美好的一个词。自打懂事起,我就盼望有一份真挚的爱情发生在我身上。从懵懂孩童时刻的暗恋,到大孩子时候的“过家家式恋爱”,到后来的漠然,以及现在的混沌时刻。不知道是不是期盼的太不切实际,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受过书中所描述的爱情芬芳。
书中杨若依最后离开的杨旭,我怎么也想不出来到底是为什么。张朝阳说前面的女孩有点像杨若依,哪怕这个时候她应该在苏州老家,陈旭笑笑这怎么可能,我也觉得这不可能。一直到最后作者也没有讲述真实的原因,连留给我们一点遐想的空间都没有。
是啊,这怎么可能,太不可思议了。原来,这就是现实中的爱情。充满了毫无道理的不可确定性。
理想。 谁都有理想,陈旭刚毕业那会激情满怀,对程序员这份职业也充满了向往。学老员工不停地加班,每天宅家电脑面前鼓捣那些“数字和字母”组成的玩意。他会对项目经理和客户的一句赞扬高兴很久,他会解决一个难题“沾沾自喜”,甚至没事做光上网会让他觉得有点堕落。
故事发展了几年后,杨旭快速变成了一个连陪女友逛街都喊累的瘦子。上班受领导的管束,下班陪安静地有点忧郁的女友逛街看电影,是的这还是没加班的时候呢。租一个房子被房东敲诈,最后还报警才解决。买一个房子,要三年不吃不喝才能付清首付,最后只能去求自己的父母,买了个两室一厅,80平米的房子。
理想?等你走上社会还能像刚工作那会对某件事业那么狂热的时候,你才能称它为理想。
婚姻。 书中有个比喻很好:
爱情就像我们小时候的理想,它树立起我们对人生美好的期望。换句话说,就是让你不会对人生产生绝望的想法。而婚姻,就好比我们现在的工作,虽然没有理想那么伟大和崇高,但是他却能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。
张朝阳跟杨旭说,他那会纯粹是为了结婚而结婚,连结婚的目的都没有搞清楚。他说,有些话父母的话还是得听,尤其是那些没有经历过的事情。
人生就是一个怪圈。我大三那会特别迷茫,每天都躺在宿舍床上蒙头大睡,企图逃避无聊的人生。进入了社会,踌躇满志,满心希望也能像那些传奇人物一样,只要专心做好手中的事情,世俗的那些纷纷扰扰都不会成为我人生路上的障碍。可我注定是个俗人,我发现我很难做到不顾其他的一切,专注自己的“事业”。也许这就是佛语“六根不净”吧。
这本书标题是“程序员的爱情”,可这跟程序员没有什么关系,书中也没有对程序员的工作细节做多渲染。这只是普通人的爱情,包含激情、浪漫以及悲剧色彩。